
本研究旨在探索AI科技與語料庫工具於華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並以初唐女詩人上官婉兒的詩作為案例,展現如何結合科技與人文進行文學作品賞析及教學。上官婉兒是初唐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宮廷詩人,其身份特殊兼具宰相以及文壇領袖。過去針對上官婉兒的研究中,多集中在其政治影響力和詩歌的歷史意涵(例如:曹佳穎,2018;王曉玲,2019),較少透過語言學方法深入剖析詩作的語義與意象,因而本研究嘗試補足此一缺口。
研究方法上,本文蒐集並校訂上官婉兒的詩歌語料,經人工斷詞後,運用 AntConc(Version 4.3.1) 等AI語料庫工具進行詞頻與搭配分析,並以 Lakoff 與 Johnson(1980)的概念隱喻理論為框架,探討詩歌中如「花」、「山」、「月」等關鍵詞彙如何藉由語義場與詞語搭配傳達詩歌中的核心意象,並映射詩人的情感與心境。此一分析不僅呈現上官婉兒詩作的語言特徵及其隨時代而轉變的風格,也揭示其身分處境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聯。
在教學應用層面,本研究提出「AI輔助古典詩歌語料分析流程」,可融入中高級華語文課程中。具體作法包括:引導學習者利用語料庫工具觀察詩歌的詞頻與搭配模式,討論語義場與隱喻所反映的文化意涵,並透過小組活動比較不同詩作的意象變化。此流程有助於培養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同時提升詞彙敏感度及文化理解力,進一步強化古典文學於華語教學中的可教性與實用性。